李开复一句“口误”,涉及3家公司,其中2家都已经紧急回应:我不是,我没有,不关我事。
9月12日,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谷歌全球前副总裁、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发言期间表示,创新工场曾帮助旷视科技从美图、蚂蚁金服(现改为“蚂蚁集团”)拿到大量人脸数据。
演讲结束后,蚂蚁集团、旷视科技官微都做出紧急回应,否认了李开复的说法。李开复也在期间致歉,“我的口误,深感抱歉”。
红星资本局发现,这家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公司,比起智能摄影、设备解锁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业务,“人工赋能的摄像头”才是其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
摄像头产生的数据属于旷视还是客户?如果没有得到蚂蚁集团等公司的人脸数据,旷视科技最初的算法是如何实现和优化的?9月13日,红星资本局致电旷视科技,至截稿时暂无回应。
此外,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旷视曾在去年中旬披露港股IPO的招股书,不过,种种“水逆”事件发生,目前已失效。此前,有消息称,旷视有抢滩科创板的打算。
李开复“口误”下的数据交易传闻,或许将为旷视的IPO再蒙上一层阴影。
李开复“口误”?
蚂蚁、旷视科技连连否认
在当下的互联网领域,数据隐私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这些隐私的数据属于谁?企业能否将其进行买卖?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敢于公开跨越用户“隐私保护”的红线。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人脸数据方面,尤其受到关注。李开复捅的“马蜂窝”就在这个话题上。
9月12日,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视频资料显示,李开复的原话是:“旷视科技是我们在8年前投资的一个企业,今天是一个很快就有希望IPO的巨头了,它的发展路径很独特的,是一群技术人,没有任何产品和行业经验,靠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能力来创业。我们早期帮助他们寻找了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人脸数据,帮助他们分析各个行业怎么切入。”
这段在李开复整段演讲中并不算重要的发言,李开复表扬了旷视科技,也暗自地表扬了自己的眼光,却引来了网友对数据隐私的讨论。
“我们的人脸数据,可以被随便买卖吗?”“我们的隐私,还好吗?”
当晚20:08,蚂蚁集团率先发声。蚂蚁集团通过微博称: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一个小时后的21:09,李开复也在微博称发言“口误”,并对此致歉。“合作中,旷视提供AI技术给到合作方,我理解数据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与传输。”李开复解释,初期确实曾建议并帮助旷视团队寻找更多应用合作伙伴。又过了十几分钟,21:23,旷视在微博回应称,“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
至截稿,美图还未对此时发表看法。
起底旷视科技
卖摄像头才是“主业”
蚂蚁是最大机构股东
2013年,刚成立2年的旷视科技就拿到李开复创新工场的A轮融资;2014年,蚂蚁金服也出现在旷视投资人的名单上。随后的几年里,创新工场和蚂蚁金服仍有参与旷视的融资……
AI界“四小龙”之一 “刷脸支付”的鼻祖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旷视科技与蚂蚁集团、以及李开复的交集,开始得很早。
天眼查APP显示,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AI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创始人是三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班的“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杨沐。
在AI视觉领域,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被称为国内“AI四小龙”。
2013年,刚成立2年的旷视科技就拿到李开复创新工场的A轮融资;2014年,蚂蚁金服也出现在旷视投资人的名单上。随后的几年里,创新工场和蚂蚁金服仍有参与旷视的融资。
2015年,“刷脸支付”概念首次被提出。马云在德国电子展开幕式上刷脸买邮票,这套系统即是由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Face++合作研发。
实际上,蚂蚁集团也是旷视科技的第一大机构股东。
根据旷视科技去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蚂蚁金服是旷视科技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15.08%;其次是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
根据蚂蚁集团的说法,蚂蚁与旷视科技的过往合作,仅限于旷视科技授权其图像识别算法能力给蚂蚁单独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红星资本局从“AI四小龙”另外一家公司获悉,该公司也与阿里系有相应合作,阿里能够使用其技术和算法。从天眼查APP来看,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也都得到了阿里的融资。
卖摄像头 才是旷视科技的“主业”
2019年8月25日,旷视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书。根据招股书,旷视科技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6700万元、3.132亿元、14.269亿元、9.49亿元。但亏损的数字更大。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旷视分别亏损3.428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及52亿元。
从业务构成来看,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是其3大业务体系。其中,近3年来,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在三项收入中占比最大。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该项收入为1.68亿元、10.57亿元、6.9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3.6%、74.1%、73.2%。
城市物联网的客户,就是政府。也就是说,政府机构是旷视的主要买单者。在城市物联网方面,旷视科技提供的是啥?红星资本局在招股书中发现,构成旷视科技最大收入的“城市互联网”解决方案中,比起“算法”这种技术类的收入,“摄像头及其他传感器”被列为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中的一项重点。
招股书中旷视科技称,传统的城市及社区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的是欠缺计算处理能力的硬件设备。例如网络摄像头,仅能录制及传输视频。而旷视科技则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分析。
所以,“人工赋能的硬件”,即“人工赋能的摄像头”才是旷视科技最主要的业务。
根据产业链划分,可以分为上游供应商,提供算法、软件、硬件等软硬件产品;中游则是系统集成商,集上游产品为一体,然后出售给下游客户。旷视科技通常是提供软硬件组合,包括软件授权及销售传感器(视情况而定)。本质上,旷视也是一个系统集成商。
至于,摄像头产生的数据属于旷视科技还是客户?早期,脱离了数据的算法是如何实现和优化的?
9月13日,红星资本局致电旷视科技,至截稿时暂无回应。
“水逆”的旷视科技 曾陷“买数据”传闻
正是在旷视科技IPO前后,旷视科技和阿里的关系似乎变得微妙起来。
当年5月8日,旷视科技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该轮投资方包括麦格理资本、阿里巴巴、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和中银投资,总融资额约7.5亿美元。
不过,天眼查APP显示,8天后的5月16日,旷视科技公司信息变更。联想、创新工场、蚂蚁金服这三家公司旗下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投资人名单。韩歆毅、李开复、唐文斌、王明耀、杨沐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莺退出公司监事席位。变更后,该公司投资人仅剩旷视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人分别持股75%、12.5%、12.5%。
彼时,虽然有猜测称旷视科技在搭建VIE结构,为海外IPO做准备。但有自媒体@财视传媒称,据其得到的爆料,公司涉嫌采购营收数据,被投资方们识破,才招致几家公司纷纷退出。随后,旷视科技发表声明称“个别媒体针对旷视工商变更做恶意炒作”,“工商信息变动为正常调整,集团层面没有股东退出”。
3个月后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上,蚂蚁金服仍是旷视第一大机构股东。招股书的披露似乎打破了“买数据”这一传闻,不过旷视科技的“水逆”,却刚刚开始。
2019年9月,旷视科技对外展示了其开发的“智慧教学”系统,可以在屏幕上准确的捕捉到学生的面部细节,“听讲6次、阅读8次、举手6次、玩手机0次”都被系统详细记录。在“课堂监控”实践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后,旷视科技在官微回应“专注于保护孩子的安全”,称该图片只是概念演示。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旷视科技此后显然加强了对技术伦理的重视。2019年,旷视推出了《人工智能应用准则》,并成立了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
2019年11月,旷视并未获得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关于通过聆讯的信函,而且被要求继续补充相关材料。目前,旷视在港交所的IPO进程已失效。
今年4月,有媒体称旷视科技正在筹备A股科创板上市,将以“H+A”股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而李开复“口误”下的数据交易传闻,或许也将为旷视的IPO再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