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剧是电视剧创作的常见类型,通常由外型有吸引力的男女主角演绎浪漫的情感故事,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尽管偶像剧的人物塑造大多较为夸张、类型化,主题较容易沉溺于小情小爱,有时也会出现不够接地气等问题,但若能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守护与礼赞,给观众以温暖、慰藉,倒也无可厚非。
不过,将偶像剧的创作思路移植到其他题材、类型的作品中,让大量剧作表现出大同小异的“泛偶像剧化”气质,就不可取了。遗憾的是,不少生活剧、职场剧甚至军旅剧都采取了类似的思路。就拿职场剧来说,其看点应该是塑造某一行业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在执业过程中展现奋斗者的风采,让观众了解该行业的特点与甘苦,而不是忽视主人公业务方面的实力、成绩,把从业过程一笔带过,将职场错误地描绘成一个主要用于“凹造型”“洒狗血” 、谈恋爱的场所。这样的处理方式放逐了剧集类型的优势,使得剧情、人物丧失了应有的现实质感。
不同题材、类型的电视剧有不同的创作方法,正视其中的差异不仅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尊重。“泛偶像剧化”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把广阔的社会生活、厚重的现实课题、复杂的现实人物模式化、简单化、儿戏化,以便快速操作、批量生产。然而,在创作上抄近路不可能做出优秀的作品,最终还是会被观众、市场无情教训。
如果想拍偶像剧,没问题,请把它拍好,偶像剧也可以很有品位;如果挂羊头卖狗肉,用戴着各种假面的偶像剧忽悠观众,那就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