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化工过程安全研讨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广宇表示,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虽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保持了持续改进,从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连续41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但不能高估形势。
当前,我国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规模及产能水平节节攀升。
【资料图】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石化全行业营业收入1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进出口总额11.0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利润总额1.1.13万亿元,同比下降2.8%,但仍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当前,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的集群化程度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都有大幅提升。
但另一方面,安全生产问题依然存在。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发生化工安全事故127起,死亡143人,同比分别下降2.3%和7.1%。同时,我国自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连续41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然而,2023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辽宁省盘锦浩业化工“1·15”、鲁西化工双氧水“5·1”两起重大爆炸事故。
对此,孙广宇表示,这对如何打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历史周期律,如何更加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我国推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历程,也是安全理念不断更新、安全管理不断加强、安全形势不断好转的过程。
谈及我国化工安全的现状,孙广宇表示,首先,化工产业新旧安全风险不断叠加;其次,一些企业对过程安全不够重视;再次,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不到位;最后,安全监管能力不强。
孙广宇要求,全行业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好安全与发展,要通过盯紧看牢重大风险、持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素质、抓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管控赋能、不断强化基础保障支撑,织密织牢重大风险防控网,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应用数字化方式推动化工安全生产已成为业界共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到,到2023年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
孙广宇指出,要抓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管控赋能,抢抓技术革新、 产业变革机遇,紧扣传统监管方式的难点堵点,推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危化品安全生产,赋能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落地落实,提高治理效能。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主任杨哲表示,化工行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制造工业,具有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和数据资源等优势,但是装置自动化生产数据目前仍需要通过人工处理来辅助管理决策,难以发挥数据的价值,已不能满足石化装置本质安全的需要。
“打破信息孤岛,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要充分利用装置运行过程当中的工艺数据、设备状态数据、人为行为数据等资源来分析研发装置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升和改造传统的石化产业,保障关键装备的安全稳定。”杨哲说道。
当前,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快速感知技术、信息集成、风险评估、超前预警以及应急处置5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关键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以快速感知为例,现阶段化工企业使用的高精度感知传感器大多从国外引进,国产化率相对较低。
此外,当前VR设备正处于产业厚积薄发阶段。对于化工安全而言,VR所带来的真实模拟感以及场景构建特性,将有助于企业建立数字化运营体系。对此,杨哲表示,虚拟现实是构建企业数字化运营体系的一个关键技术,通过构建虚拟的三维空间环境模型,模拟应急事件和应急知识程度的全过程,对精准指导企业事故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