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一方清泓 护一域生态——长治市提升水环境治理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资料图)
水,生产之要,生态之本,活力之基。
漫步在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大道,目之所及,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苇、鱼游鸟戏,深浅远近之间,诗意满满。长治,四水环城,借水而兴,拥有“一湖两河三泉”丰富水源,素有“华北水塔”之称。
在长治,从水灾害防治到水污染治理再到水生态建设……水的力量在这里向前奔涌,滋养着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长治儿女。
图为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统筹治水 护河湖安澜
生态花溪、生态湿塘、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位于主城区的城南生态苑,升级改造后海绵设施随处可见。在这里,通过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技术,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让公园能“呼吸”、会“喝水”,让市民乐享“海绵”生活。
海绵城市建设是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城市防涝、雨洪调蓄、水源涵养的有效抓手。从201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至今,长治市城市水生态在不断更新,百姓的生活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海绵城市建设中,长治市统筹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功能修复、居住社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涵养、蓄积、净化能力,让城市呼吸吐纳“收放自如”。
让水更清、岸更绿,唯有强化河湖管理。为此,长治市充分利用“河湖长+检察长+河湖警长+护河员”模式,加大河湖日常管护,并建立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堤防安全包保责任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还河湖以自然底色。
为进一步提高水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水利治理能力,今年长治市确定了大小水网、生态治理和农村供水“三大工程”,围绕大小水网工程贯通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工作,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图为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角
依法治污 促经济发展
“处处不见污水,却处处都在处理污水。”这是记者在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脊集团)废水“近零排放”项目现场看到的景象。
近日,走进天脊集团新建外排水除盐工程(废水“近零排放”)项目现场,只见月季花开得正艳,国槐树分列道路两旁,厂区一派绿意盎然。厂房内,一台台大型过滤器、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正在轰鸣作业,一根根高架明管从企业连通至此,化工废水在这里经过层层过滤、渗透、反渗透等工序,完成由废水到净水的“身份转变”。
“这是我们对外排水进行的再次深度治理,工业废水通过超滤、反渗透、微滤、氯化钠蒸发结晶等工序,可以稀释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副产品,最终出水将作为循环水的补水使用,水质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再生水水质指标,极大地保护了浊漳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环境。”天脊集团总经理助理、环保能源管理部部长王刚介绍道。有着30多年行业从业经验的他坚信,环保是化工企业的生命线。
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处理量为250m^3/h,项目上线后,近180万吨外排浓盐水经过处理后可实现高端回收,副产工业盐硫酸钠7000吨/年,氯化钠1600吨/年。
这是长治市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在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长治市以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精准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五大任务”为抓手,在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工业企业精准监管、保汛期水质专项行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质自动站建设7个方面发力,强化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优先 展水域新颜
一方活水,成就一方好生态。
6月5日,主城区石子河新华桥至延安桥段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面打捞清理,全面清理河道淤泥、石块和垃圾,几台抽水泵通过大口径水管抽淤泥,并及时引入活水,确保河水流通,提高活水量及水体流动性。
由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和东防洪渠组成的“三河一渠”环城水系,是长治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治市主城区防洪、排涝的主要通道和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其水质治理是城市水系统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
6月2日起,主城区“三河一渠”开始换水清淤作业,主城区范围河道将实现“大换水”。
“本次清淤换水范围为“三河一渠”主城区25.07公里的河道,水体库容量约为50万立方米,换水水源源自浊漳河南源,每日总补水量达到5万立方米,打捞河底淤泥杂草约800立方米,换水完成后河道水质可达到地表Ⅳ类标准。”长治市潞联精锐管护公司负责人张磊介绍。
坐落在滨湖区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长治一张高品质的“城市名片”。漳泽湖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来,长治市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通过水清岸绿的系统施治,重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实现了一泓清水绕城流,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成为长治迎接八方宾客的“会客厅”。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这里,水的故事仍在继续,鱼游蛙鸣、人水合一,长治正打造着一城山水满城绿。(马慧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