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南宁市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化的农业模式逐渐成型,田间管理变得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农产品销路更广、销售更快,让村民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智慧种地”,干农活更轻松
近年来,南宁市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持续推进“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累计开通9643个5G基站站点,基本实现各县(市、区)5G连续覆盖。
“看,现在通过仪器我们就能准确地知道水果的生长情况,然后及时对症处理。”在武鸣区鸣鸣果园,每一株沃柑都有一个单独编号,并有GPS坐标定位,记录了沃柑种植时间与日常管理全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者可以精准地对每个地块、每株果树进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控与追溯,让“用数据定义好水果”成为可能。
在横州市推进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中,管理者使用“数字茉莉”大棚,在种植环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光照、温湿度控制、自动灌溉、自动施肥……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种植环境的同时,提高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有效填补了冬季茉莉花花市的空白。2021年,横州市“构建‘数字茉莉’大平台 打造产业经济新引擎”作为广西唯一的优秀案例,被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收入其中。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普及,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正悄然退场,乡村人才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提高,增产增收让农民切实尝到了智慧农业的甜头。
“数商兴农”,促进农民增收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催生了农业新型业态。
怎么才能更好地把水果推销出去,这是果农十分担心的问题。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卢若成立信立柑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柑橘商标“义平”。合作社在手机上提前发布销售消息,通过网络实现果农足不出户就吸引无数果商慕名前来订购。合作社还采用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南宁市大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举办广西电商惠企惠民走基层南宁专场活动,组织各县(市、区)线下近100家电商、商贸流通、农业类企业参会,推动电商平台、电商服务企业走进基层、直达企业,开展服务资源对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理乡村”,村民乐享生活
数字化转型,不仅引领农村产业振兴壮大,还不断赋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武鸣区双桥镇合美村结合本村实际,做好乡村监控探头安装工作,既满足村委联防联控、基层治理的需求,为村民保驾护航,也让外出劳动者实时查看家庭动向,关爱留守老人与小孩。
同时,通过乡村QQ群、微信群等“微平台”,也使外出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村庄发展变化,并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增强村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南宁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以“网格化+大数据”为运行模式的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工作,完成市、县、乡、村四级1963个综治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数字治理能力。目前,南宁市已建成1个以广电模式为基础的“壮美广西党建云”市级平台和12个县区级平台,推动1821个村(社区)党员教育终端站点优化升级,稳步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乡村生活的众多场景。以前,办事要到村委会走一趟,现在不论办理医社保还是反映情况,只要轻轻一点,就有相关人员负责跟进。村民逐步适应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服务享受新生活,也激发了乡村数字化治理新体系的建设。
下一篇:最后一页